今年上半年,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常态化,我国经济持续稳定,恢复态势明显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今年1至6月,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分别为51.3%、50.6%、51.9%、51.1%、51.0%、50.9%,均位于临界点之上,表明制造业持续稳定保持扩张态势。
那么,作为建材行业的细分领域,木材行业的经济运行形势如何?未来我国木制品及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又将呈现什么态势?
为此,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任、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刘能文,详细解读了我国木材行业的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机遇。
根据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发布的今年6月木材行业采购经理指数(WPMI)运行情况结果表明,6月木材行业采购经理指数(WPMI)为46.6%,低于临界点。
刘能文解释到,WPMI低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50.9%,说明木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低于市场平均水平。从构成WPMI的5个分类指数分析,生产指数为44.23%、新订单指数为46.15%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39.42%、从业人员指数为49.04%、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2.88%,表明木材企业生产放缓,产品库存减少,新订单需求降低,且交货时间进一步延长。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木材供应紧张,价格上涨导致。
当前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,我认为木材上下游企业还面临着几个挑战:一是木材资源的获取不稳定。我国木材资源匮乏,第九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,森林面积2.18亿公顷,蓄积量175亿立方米。
我国商品材年贸易量2亿立方米,近60%依赖进口,疫情并没有改变总的资源状况,世界的木材资源是充足的,但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木材价格剧烈波动,木材供应链安全可控形势比较严峻。
二是木材加工行业亟待转型升级。当前木材加工行业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、产品质量不高,另一方面行业整体智能化、绿色化水平低,导致行业恶性竞争,质效不高。
三是我国人工林资源集约化经营与高值利用水平亟待提高,人工林面积7900万公顷,是世界人工林面积第一大国家,但单位立木蓄积量不高,高值利用率偏低。
应对这些挑战,我认为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:一是重视木材资源安全问题,确保木材供应链安全可控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木材消费国,但目前人均消费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0%,刚性需求长期存在,必须大力发展人工林,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,提高人工林集约化经营水平,同时鼓励木材企业“走出去”,建立稳定的木材供应基地,确保木材资源供应自主可控。
二是强化木业科技创新,从生产、设备、加工工艺、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,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,提升木制品附加值,实现木业高质量发展。